证券投资配资分析 档案中的呼伦贝尔 |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: 在档案中找寻农耕文化的历史印记
云南证监局指出,经查发现,华泰证券云南分公司未能及时妥善处理投资者投诉和纠纷。
中新网5月16日电 据央行网站消息,为维护银行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,2024年5月16日人民银行以利率招标方式开展了20亿元逆回购操作。具体情况如下:
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是农业大旗,素有“大豆之乡”的美誉。在该旗档案史志馆内,能够找寻到农耕文化的历史印记,这里,在漫长的农耕历程中,形成了独特的农耕文化。
农耕文化润心田
俗话说:人巧还需家什妙。在该旗档案史志馆《达斡尔族文物图录》中,大轱辘车作为达斡尔族的重要交通工具记载得特别清晰。“大轱辘车以其轻便适用,轱辘高大,受力面大,质轻等特点,非常适合在草地、山林甚至浅水和沼泽中行走……”
在中国达斡尔民族园非遗文化展示园内,摆放着一辆大轱辘车,通过讲解员的讲解,游客们能够了解到大轱辘车的历史。在没有其他交通工具的年代,这处车辆成为当地人们出行及生活中最重要的交通工具。
在长期的生产劳动中,这里的群众凭借自己的聪明才智,创造出搓绳木制手摇器、犁等多种工具,为当时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便捷。这些老物件简单实用,体现了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,体现了中华民族勤劳勇敢、富有创造力的民族精神。劳动中,各族群众交流交往,形成了独特的民间文学。翻开旗志,历史传说“萨吉尔迪汗的传说”,民间故事“阿尔塔莫日根”,说唱体的“舞春”等被载入史册;还流传着很多谚语:“独木不出火,个人不出活”“宁食骏马,勿食己言”“藻好的水里鱼多,心好的人朋友多”等等,这些谚语极富哲理,道理深刻、语言简练、准确生动、发人深省。达斡尔族妇女在劳作之余喜欢跳舞,让挤牛奶、采野菜、掰烟叶、担水等生产劳动情景在舞蹈中得以展现,这就是经久不衰的舞蹈——“鲁日格勒”。2006年,“鲁日格勒”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,同时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的还有山歌“扎恩达勒”,民间说唱艺术“乌春”和传统曲棍球竞技。
如今,曲棍球已成为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的一张金字名片,创造了“一个自治旗,半个国家队”的辉煌。多年来,该旗始终重视曲棍球的传承与保护工作,成立基点校,在中等职业技术学校开设曲棍球专业。近年,还在幼儿园和小学低年级开展软式曲棍球项目,做好学生对曲棍球运动的兴趣引导工作,为培养更多曲棍球人才奠定基础。曲棍球运动中所表现出的不屈不挠的精神,激励着这里的每一个人,在各行业中,大力弘扬“蒙古马精神”,不断推动各项事业取得新的更大的成绩。
交流互鉴促发展
在这片广袤土地上,各族群众互相学习,互联互通。翻开《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志》,里面详细记载了在清及民国时期,因布特哈地区地域广阔、人口稀少,当地群众在农业生产中沿用原始的轮歇轮种方法,随着人口的流动,交流的增多,逐渐实行起垄耕种,谷子、玉米的产量大为提高。
在旗志中有这样的记录:到1958年自治旗成立,全旗粮食产量达到42960吨,比解放初的1974年增长近1倍。1983年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被定为全国和全区基品粮基地县(旗)。1985年获内蒙古自治区上交粮食总量、上交大豆量、粮食商品率三项第一。1986年-1987年连续两年粮豆薯总产居全盟之首。1988年受国家商业部表彰,是全国100个粮食生产交售先进县之一……这些成绩,激励着一代又一代莫力达瓦人不懈奋斗。
如今,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农牧产业增量增质发展,2023年建设国家级大豆良种繁育基地24万亩,新建高标准农田35万亩,实施东北黑土地保护利用14万亩,粮食总产量1 972 632吨,实现“二十一连丰”,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做出贡献。
归档存记忆,留史鉴未来。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档案史志馆共设立 86个全宗,现馆藏档案3.2万卷、10.7万件,资料2千余册以及数字化档案,形成了门类相对齐全、结构较为合理的馆藏体系。档案史志馆积极履行“为党管档、为国守史、为民服务”的工作职责,不断提升档案工作的服务保障能力、依法治档能力,奋力书写新时代档案事业现代化和高质量发展新篇章。
(李金梅)证券投资配资分析
旗档案史志馆鲁日格勒曲棍球档案粮食发布于:内蒙古自治区声明: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,搜狐号系信息发布平台,搜狐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。